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暑期,“陪拍”这一新兴职业在社交平台悄然兴起。据报道,陪拍有点像简易版的“商业旅拍”,摄影师在网上与顾客约定时间、地点后,线下为客户提供拍照、修片、妆造等服务。因入职门槛低、价格相对便宜,陪拍受到年轻人追捧。
独自出去旅行没人给自己拍照,相册里留下的只有风景;同行的人不会拍照,景大人小、表情还没摆好就按下了快门……陪拍服务解决的正是这些尴尬。相比传统的商业拍摄,陪拍价格更加实惠,边旅游边拍的模式也满足了朋友圈发美照的愿望。陪拍不仅火在“拍”,更火在“陪”。
然而,陪拍就像开盲盒,并非所有的陪拍约定都能合拍。网上还未见面就定下的陪拍服务,买卖双方都可能临时被“放鸽子”,耽误双方时间;一面之缘的约定给逃单留下了机会,有陪拍师遇到客户逃单,但因对方删除了联系方式再难追回报酬;还有不少陪拍摄影师拍照水平不高,让不少网友吐槽只会按快门;更有体验者称,曾有陪拍师要求自己去对方家里化妆,可能潜藏安全风险。陪拍服务靠的是口头约定,一旦遇到上述问题,便陷入追责难、维权难的窘境。
靠信任支撑的生意不能丢掉诚信理念,摄影师不给自己的拍摄水平“美颜”,顾客也要如约出现,按约付钱。更为关键的是,相关部门要把“陪拍”这一新兴职业纳入监管范围,推动陪拍的口头约定落到纸面上,立好行业规矩,不让任意一方吃亏。自律与他律结合,陪拍才能一直成为惊喜,而不是惊吓。
(原标题:“陪拍”莫成了“盲拍”)
来源:北京晚报 评论员 李霞
流程编辑:u027
关键词: